“报告殿下,都搜过身了,没有武器。”
“知道了,退下吧。”
雍州刺史官邸内,一层层的士兵把议事厅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
谢宜瑶坐在屏风后,小口地喝着刚熬好还烫着的姜汤,同时用心听着前头都在说什么。
庐陵王与临淮公主一行人从清凉山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好在事先有所准备,才没有淋成落汤鸡,但风雨之下难免狼狈。
这么一看,她提出早点回来是明智的。
谢冰接到底下人的消息,目前说抓了一伙五个人,他们形迹可疑,但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但他们是准备从北门入城的,很有可能是打北燕来的探子。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只是普通流民的可能,但他们的文书伪造得惟妙惟肖,必然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因此谢冰很是怀疑。
谢冰看着被带到他面前的这五个人,如今正乖巧地跪成一列,其中还有人害怕得瑟瑟发抖。
不,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谢况左手食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右手把玩着腰间的玉佩,冷冷开口:“都抬起头来。”
都是汉人长相的青壮年,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北燕的皇室虽然是胡人,但底下的百姓多的是汉人,而且这群人的年龄估计都在20岁左右,正是身强体壮的时候,如此结伴出行,实在可疑。
不过谢冰并没有直接发作,而是用一种温柔可亲的声线问:“他们没把你们怎么样吧?”
这些“犯人”
多半还陷在惊慌之中,听了谢冰这话有些困惑,彼此之间对视了一眼,纷纷摇了摇头。
“起来吧,都跪着像什么样子。
你们都是哪里人?来襄阳做什么?”
犯人们早就准备好了应付这些问题的说辞,只答:“我们都是江陵来的,听说襄阳最近在募兵,所以……”
“江陵?那你们为何是从北门入的城啊?”
五人中明显有两个慌了神,只有一人不慌不乱地说道:“我们本来是想再往北边去的,可是听说北边几个小城都不找人,只有襄阳城里有在募兵,这才折返了过来。”
“原来是这样啊,那看来是我手下人错怪你们了。”
谢冰完全没提文书伪造的事,只是不咸不淡地说:“实在不好意识,最近城里有些流言,所以大家都有些敏感。
几位既然是想要报效我大楚的,那么今日就先请回吧,作为补偿,官府可以承担你们一段时间衣食住行的花销。”
谢冰表面仍然很是镇定,心里却是慌乱的不行,侄女给他提的这个方法,真的能成吗?
要是这几个人就这么走了,怎么办?
然而,听到谢冰这么简单就放过了他们,五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诧异的表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事出反常必有因,果然有诈,临淮她居然猜中了。
谢冰摆了摆手说:“好了,来人把这五位都送下去吧。”
看着这几个人无措的样子,谢冰想起谢宜瑶方才跟他说的话——“如果真是被冤枉的普通人,那应该会是逃出生天后的如释重负;如果是来刺探情报的间谍,那也应该是不被怀疑的侥幸。
可如果他们的目的本来就是被我们抓到,那放过他们反而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景象。”
士兵给“犯人”
们让了一条道,所有人都在等着他们离开。
“走、走吗?”
“走吧……?”
细如蚊呐的交谈声淹没在雨声中。
就这样走了?可他们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虽然他们五人都是弃子,但他们还有家人朋友留在北燕啊……
那又如何,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五人处于进退维谷之中,他们虽然未将自己的想法诉诸于口,彼此之间却都知诸人心思各异。
正在他们犹豫之时,顷刻间谢冰突然拍了拍手,士兵们再一次堵上了他们的去路。
谢冰看到五人惊恐地回了头,深知谢宜瑶的预言成了真。
……
在谢冰的命令下,五人先被分别关进牢房,再一个个拉到谢冰面前,由他亲自审问。
一旦被各自分开,这五人就顿时乱了阵脚,有的人一开始还能勉强嘴硬几句,也很快屈服在了棍棒之下。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意志有多么不坚定,而是他们本来就只是并非忠于北燕的兵将,而是南阳城内的普通百姓。
按照他们的口供,他们五人彼此并不认识,而上头给他们的要求就是故意被抓到,然后供出自己是北燕派出的探子,是来试探襄阳城内有多少兵马,而一开始他们就没打算能活着回去。
这五人虽然看上去也都身强体壮,但身上并没有久经沙场的士兵会有的伤痕或迹象。
看来燕人也不舍得白白浪费自己士兵的性命。
而且也正因为他们并非北燕士兵,所以无法吐露一点北燕的军情。
最后一块拼图拼上了,谢宜瑶都没想到自己的猜测居然基本正确。
虽然她知道北燕的目标多半是义阳,派来南阳的探子只是一个幌子,用来迷惑南楚的将领。
她也告诉谢冰,燕人其实是想拿下义阳这个战略要地,此举只是声东击西。
可事实上,这是一个无解的局。
因为无论如何襄阳都不能放松警惕。
北燕那边出谋划策的人,如果足够聪明恐怕也会想到五人说出真相的可能性,但这也无法让南楚立马判断出真相,南北边界那么长,在没有真正出击之前,谁能真正知道北人的目标?
谢宜瑶走出了屏风,坐到了谢冰的对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