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转载请注明来源: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
着这个消息,温惠想起了那个道士,想试试他是否真有些本事,没想到他把温家的状况说了个大概,更说出了她小时候遭过水难。这事时隔久远,她五六岁时确实不小心落过水,被她父亲给捞了上来,人什么没事,父女二人也怕被母亲责罚,便瞒着谁也没有说,到这时温恵对秦留芳的态度有了改观。
她思量着这人也许对温家生意有用,于是给了秦留芳一个铺子,让他支了个算命的摊子,硬是把他留了下来,今年要大旱的消息也是从他那里听说的。
“我倒盼望他没说准,要是天旱对各路生意都定有影响,如今咱们也是未雨绸缪,做些准备,若真如秦留芳所说,少些损失也是好的。说起来又有好些天没见着他了,红菱你可知他跑去哪里了?”
“我也不知,估计又跑去哪个道观了吧。”
……
梁品在京中时就听说贵胄人家喜欢求佛拜道、卜卦问天,他一向嗤之以鼻,没想到来到这江南依旧如此,便将注意从主仆二人身上转了出来。这时,郑崇从外面回来了,对梁品点了点头,二人小坐歇息之后便继续上路。
“都打听到了什么?”离了茶摊梁品便问起了郑崇。
“大人可听说过吴州温家?”郑崇这番出去可打听到了不少,他往路边上一坐,拿出身上的干粮一分,再压低声音打听茶座里的两个姑娘,众人的话匣子便一下子就打开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梁品摇摇头,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江南的事知之甚少,也是这回把他派出来的原因,面生好办事。
“温家可算得上江南道上富甲一方商户,吴州的织品都是由温家经手卖出去的,除了丝绸他们家还做些粮食生意,方才那位温姑娘就是温家这代的当家人。”
“当家人?那女子看着年岁不大,又是未出阁的装扮,温家怎么会挑个小姑娘来做当家人?”
郑崇见梁品一下子问到了点子上,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这才是他打听到的重头戏。
“那姑娘名叫温惠,温家家大业大,可人丁却不兴,温太爷也就是温惠的姥爷本想挑个能干的女婿,撑起温家的生意,可温惠的母亲却铁心嫁了个读书人,听说那人还是个贡生,可入赘温家之后生意上的事帮不上半分,温太爷去世后便是温惠的娘一手撑起来的。
到了温惠这一代温家依旧没有男丁,温惠母亲因病故去后,大伙儿本以为温家生意就要落入旁族之手,可温惠站了出来,十几岁的年纪却行事泼辣、手段狠厉,打砸吵烧都不在话下,比其母亲有过之而无不及。温家势力大,这姑娘又是个狠人,所以说方才在茶摊上人人都怕她,也正因为如此温惠年过二十仍然没说到婆家,大人您知道吴州人私底下叫她什么吗?”
梁品摇摇头表示不知。
郑崇一想到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大伙儿都叫她‘铁金刚’。”郑崇说完直乐,可抬眼一看梁品正没好气地看着自己,也就收起了笑意。
“把你扔进温家你不一定能掌下温家的生意,你怎么好意思取笑人家姑娘?读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梁品说着郑崇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声地应着:“大人教训得是。”
“走吧,今日进了城可以好好歇上一晚,再赶两天路就可以到宁州了,到了宁州一大摊子事儿还等着咱们呢。吴州温家看样子也不是个恶商,闲事咱也没工夫管。”
二人驾着马,朝吴州城里奔去。
焚道
一转眼到了七月,这几个月温惠过得却并不顺心,这天势真叫秦留芳说中了。
自立夏起吴州便再没下过一滴雨,七月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明晃晃的太阳挂在天上,一丝遮阴的云也没有,晒得地上万物都没了生气,连吵人的蝉鸣都少了许多。
温惠坐在背阴的屋子里看着窗外,院子里晒蔫了的树枝一动不动,连一丝风都都没有,看得她脸上满是愁色。这个时候正是夏蚕吐丝的时候,可今年这一批蚕都热死了,夏丝是收不上来了。再照这样热下去,树上的桑叶都要晒焦了,秋蚕也没了指望。
且不说桑蚕的事,这么久没有下雨,稻田都干了,今年的稻子要是收不上,明年江南一带的口粮便成了难事。当初她听了秦留芳的话,让庄子里的佃户把水稻都改种了粟米,倒是少了一件操心的事,可吴州其他地上大多都还是种的水稻,那些农户可怎么办?
春耕之前,她倒也动过劝人改种粟米的心思,可没人信她的话。温惠也理解,毕竟这事她心里也将信未信的,稻子量产可比粟米多,若到时候没天旱这码子事,那些人又会把这事儿算在她头上。可哪知这天是这个旱法
,再照这么下去,连粟米也要干死在田里。
“姑娘,您再这样愁下去,眉毛都要连在一起了。”红菱端着一盆冰走近屋子,放在了温惠身边,拿起扇子往温惠那方送着凉气。“
徐笑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