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葵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一紧,随即呼吸一窒。
但只是一瞬,她迅速反应过来。
城中为何会突然暴乱?现下不是已经快到八月了吗?
而且施重淞坐镇阳覃城,照理说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她看向天甲,天甲向来面无表情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焦急。
姜明葵快速从田垄下来,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城中会突然出现暴乱?”
天甲冷哼了一声,嘲讽道:“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散布赈灾粮不足的消息,阳覃城内涌进了大量的流民抢粮。法不责众,更何况流民异常愤怒,殿下没办法用武力镇压。”
姜明葵抓住了话里的重点。
她将匕首放进袖袋里,问道:“世子殿下是怀疑,有人从中作梗,刻意制造暴乱?”
天甲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随即沉默下去。
且不说赈灾粮是否真的不足,流民怎么会知道赈灾粮放置的地点?
他们为什么敢抢官府的粮食?结队去抢米行的粮食不是风险更小些吗?
姜明葵和赵家庄的农户打了十几天的交道,若非逼不得已,他们骨子里对官府是有惧怕和敬畏的。
民不与官斗是他们默认的规则。
有人混迹在流民中混淆视听,他的目的是什么?针对的是太子还是施重淞?
施重淞在朝中一向低调,与两党极少来往,会有谁想要害他呢?
暴乱这件事情本就不好处理。
莫说愤怒中的民众根本听不进去道理,官府杀了一个人,民怒只会更盛,总不可能将闹事的流民全杀了,施重淞做不出来这种事情。
把赈灾粮全部拿出来更是不可能。
阳覃和宣朔两地太仓中的米粮早就分派下去了,朝廷的赈灾粮是保底用的。若是此时全拿了出来,安抚民众,八月上旬还要紧急借调米粮。
施重淞也告诉过她,皇帝提过国库并不丰盈,能从哪里借调?
现下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安抚民众的情绪。
施重淞不愿对流民动刀,不代表朝廷不会重新派人。
越早处理越好。
她得找到那个无风起浪的人,只有这个人被揪出来了,才能让流民冷静下来。
姜明葵拿出手帕,将手上的泥土擦干净,又问道:“你可知这些流民都是从哪里来的?”
天甲只是摇摇头。
总不会是突然出现在城中的,他们应当是在阳覃城外聚集一阵子了。
泥土干在手上,手帕总是擦不干净,姜明葵索性不管了。
她杏眼微睁,脸上的小绒毛顺着光,清晰可见。
姜明葵定了下心神,问道:“城中应当有权贵布粥吧,有没有几家聚在一起的?他们在哪里布粥?”
天甲思索了一会儿,拧着眉头。
不一会儿,他轻声道:“属下之前在东城门外看见有人布粥,取粥的百姓还算多。好像是陈家,李家和卫家联合起来布粥。”
卫家?
姜明葵听见了熟悉的字眼,问道:“卫家可是京中安国公府的旁支吗?”
天甲点了下头,又补充道:“应当不是旁支。阳覃城内的卫家是卫小姐的大伯一家。”
已故的老国公的亲大哥?
难怪霜凝要来阳覃。
姜明葵留了两个侍卫在赵家庄,赵泉经过她这么多天的教导,不会让赵家庄出问题。
她和剩下的侍卫一齐去了东城门外。
城中既发生暴乱,今日断然没有人来施粥了。
东城门的流民少了些许,有的流民备了些稻草,铺在城外的地上,蜷缩成一团。
姜明葵别开眼,不忍看随处可见的人间疾苦。
他们既然在东城门生活了一段时间,恐怕和闹事的流民也相互认识。
不妨从这些流民下手,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听了旁人挑唆,才导致成了如此场面。
她快步走向了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头发被一块破布包住,脸上糊了三四块泥土,手指甲里满是泥垢。
母亲脸上满是警惕,一双眼睛不断扫视着周围,连手都下意识摆出防备的姿态。
姜明葵往那母子身边走去。
女子看到她,狐疑地抱起孩子,熟练地和孩子一起跪下。
她声音很沧桑,粗粝得像老妇人一样,声音却极小,如同蚊虫的嗡嗡声。
“小姐,行行好。给我们一点吃食吧。我不要紧,孩子好几天没吃饭了。”
姜明葵蹲下来,避开了周围人的视线,将袖袋里虞青做的米饼悄悄拿出来,递给了那孩子。
孩童也机灵,将米饼藏在衣服里。
这种地方,不患寡而患不均。被其他人看到,姜明葵担心她会被架起来。
她并没有带很多食物。
姜明葵多看了那小孩一眼,小孩虽做男孩打扮,身上也脏,但眉清目秀。
小说推荐:《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凡人:风雷灵根,娶妻陈巧倩》《我有一本进化图鉴[御兽]》《肝到厨神才算开始》《大清话事人》【红月小说网】《文明之万象王座》【重生流小说】《我有一枚命运魔骰》《神话:灵性支配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