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九九

117. 风寒

宋知意旁边的号房突然传来重重一声巨响,好像是写字的桌板榻了。那个号房的考生似乎是有些慌张,手忙脚乱地把桌板放稳后又开始连连咳嗽起来。这一阵响动引来了巡考官。宋知意听巡考官问他隔壁的这个考生有没有事,那考生用有些沙哑的嗓音答他无事。这声音听起来是已经患上严重的风寒了,但这名考生并没有要放弃的意思。想来也是正常,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今朝考场一搏,若是错过了这次机会,又需得再等几年。

第四日清晨,第二场考试开始了。隔壁号房的考生似乎咳嗽地愈发频繁了,其他号房处也能听到隐隐有咳嗽声传来,看来昨夜的北风把不少人都吹病了。

宋知意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自己不要生病,能全身心专注于当下的考试。第二场的考题很快就来了,分别是试论一道,判语五条,诏、诰、表内选答一道,总共是七道题。题目数量与上一场差不多,但内容则更为简单一些。

论可被理解为后世的议论文,题目同首场一样出自四书五经,但写作的格式要求并不要求按照八股文来写,自由发挥即可。当然格式不做规定,但内容还是很重要的。

这一题对写八股文都手到擒来的举子们并不难,所以宋知意较快地写完了这一题的草稿。

接下来的是判语五条,宋知意在南疆这一趟,每日除了在农田里帮助农民种田,更多时候还是跟在黄筠身边看着他判案。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宋知意对判案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感悟,与上回参加秋闱时已经是大有不同了。所以这次他对自己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其实写判词并不要求考生真的能像判官一样能明察秋毫,只要求考生能够记诵《大周律》的各项律条与对应的判语范文便足够应对考试了,其文学性是大于法理性的。[1]宋知意对自己的文笔是自信的,毕竟能够写出《临文》两本的李桢对他这方面都一向是夸赞的,律条他也熟记清楚,但上回考试他还是与解元失之交臂。

直到宋知意听从伍成的建议去往南疆历事后,看黄筠判案时发现他自己写的判词虽是严合律条,但是还缺一些情理道德上的温和。这也是他看完黄筠处理兄弟田产案后才悟出来的道理,那次案件结束后,宋知意睡前回想,若是自己遇到这桩案子,大概会严格按照律条来判,做不到像黄筠那般温和化解,这也正是他的欠缺之处。

正如朱子所言那般“法者,天下之理,礼字、法字实理字,日月寒暑往来屈伸之常理,事物当然之理”,法律是天下事物生出的自然之理,而判词当然也应该合乎情理,合乎人道。[2]这不仅是大周有,也是承继了历朝历代的规律。

判词题一共五道,分别为“仪礼司失仪”“官员赴任违限”“出纳官物有违”“讲读律令”和“失占天象”。[3]

宋知意略略看了一遍这无题,能让他有发挥的余地,体现法律是自然之理,有温情的,只有那道“讲读律令”。

讲读律令,是说有个人自诩读了万卷书,就夸夸漫谈约法三章。然律令,应当是为民的律令,有律令,能使民不称冤,而不是炫耀才干的资本。

宋知意想到此,提笔写下:有律令以治之,则民不称冤,而生杀允当。惟讲读以求之,则官无滞牍,而出入咸宜。今某自谓读书万卷,漫言约法三章……应速警官箴,以慎民命。[4]宋知意先点名律令对百姓的重要性,再写漫谈律令的坏处,最后写道这种行为应当略施小惩制止,以维护律令的权威,审慎地对待民众的性命。

宋知意对自己的回答还算满意,现在他只剩诏、诰、表内选答一道了,但天此时天色渐暗,听着隔壁考生愈发急促的咳嗽声,宋知意决定还是早点入睡休息。

虽然人要休息了,但这考场的北风也没有要消停的意思,入夜后还越发大了。平常只能在屋里头听到的风声,现在格外清楚地从耳边挂过。宋知意缩在被衾里,昏昏沉沉之间听到了鼓楼的敲钟声,已经是深夜了,但隔壁号房还有隐隐的烛光传来。这考生下午病成那样子,现在还熬油夜战,宋知意不禁替他感到有些担心。

但写了一天,宋知意自己也已经是疲累至极,他看着那烛火在贡院墙上映出的一道道摇曳的银子,也渐渐地睡去了。

不知睡了多久,宋知意就被一阵窸窣的声响给吵醒了。他迷迷蒙蒙间睁开眼,见天依旧是沉沉地黑着,并没有要天亮的迹象。鼓楼的钟声杳杳传来,在这漆黑得夜里显得有些可怖。

现在似乎才三更天,宋知意有些费力地朝声响的方向转动眼珠,却发现隔壁号房前黑影幢幢,有好几个人站在那号房面前,一盏微弱的小灯被他们提着,虽有灯罩,可在大风中还是仿佛虽是要熄灭一般。

其中有一个人探身进去,将一个单薄的身影从中搬了出来——正是白日里在咳嗽的那个考生,看着一动不动,不知是不是已经……

宋知意一下瞪大了眼睛,忍不住松开了手中的被衾,对外边搬人的衙差道:“他,他……”可卡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那差役将那考上放在担架上,回头看了宋知意一眼,道:“你别慌,他是高热晕过去了,还有气儿。”

“这样啊,”宋知意这才略微定下神来,又对差役道:“等一下。”宋知意说完,很快从考篮的最外层中拿出了几片参片,递给了差役,道:“这是我带的参片,能否给他含上?我瞧他昨日就已经染上风寒了。”

差役接过,将参片放进了考生口中,便几个人抬着那考生走了。

望着他们在黑夜中消失的身影,宋知意感觉心还在砰砰跳着。他调整呼吸,让自己尽力平静下来。

翌日,宋知意继续答第二场考试的试题。昨夜目睹了身边的考生被抬出去,宋知意更是不敢轻视身体情况,要是没有一副好身板,轻则被抬出考场,重则命丧贡院。好在第二场考试他很快就能答完,能腾出更多时间休息养神。

然而天不遂人愿,在第三场考试的第一天清晨,宋知意醒来时,发觉自己的喉咙在吞咽时如刀割一般疼。

这是风寒感冒的预兆。

贡院里这几天咳嗽的考生越来越多,他很有可能是被传染了。

宋知意不敢疏忽,贡院里的保暖条件不好,这妖风又见天地挂,自然愈合就别想了,能保证不恶化下去已是不错。他准备早饭时将宋楚兰给他准备的药茶煎了一壶,趁热喝了下去。然这天实在太冷,这么热热的一壶茶,他喝下去竟是一点汗都没发出来。

第三场考试的考经史策五道,考的内容多且广。虽说如此,但若无病痛,宋知意对这一场考试还是相当有把握的。毕竟他平日里与李祯探讨最多的就是这一类文章。宋知意第一次给李祯看的“两村分浍水”就属策论,那时经过李祯的指点,宋知意在这方面就已经是进步许多。之后又有了近一年在南疆的生活见识,宋知意自觉在这一方面又精益不少。只是现在他有染上风寒之兆,能发挥几成实力尚未可知。

好在第一道题就是宋知意曾经研习过一段时日的治水题:河数决徐、邳间,正河尽淤,何以治之?

大意是问黄河在徐、邳一带多次决口,正河全部淤塞,该如何治理?

这题目问得宽泛,就要求考生要给出精确、具体可行的对策来,不能泛泛而谈。黄河在这一带经常堵塞,其实先前已经派出了一位总理河道的官员去浚治了,他堵塞了多处决口,使河复故道。但这好像并未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听说最近有一艘漕运船在新流中被淹了,这官员也面临丢帽子之灾。

这一题所问之事正是最近发生的,只要是平日对时政有留意的举子,定然会知道,宋知意估摸着这题拉不开差距,因为大家应该都有做准备,只看是谁准备的最好最详细。

宋知意提笔,分点罗列出自己在考前对此事提出的对策。一是治运河,即京杭运河。“地卑积水,汇为泽国”。运河携带的泥沙汇入黄河,是黄河堵塞的重要原因。治运河,可将运河在入黄河处分为两道,在分水处建闸,这样两河均通。

二是修筑黄河河堤,且专在徐、邳两带,堤上植柳固堤。

三是绘制全河图,曾有位治水名家说过“胸有全河而后能治河”,河图还能给后来者参考。[4]这样条分缕析,细细写来。宋知意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完了这题的大致框架,有了骨后再用仔细原理、例证填其肉,这样才算构成一道完整的策论。

作者有话要说:

[1]《明代科举对法律知识的考察》袁畅[2]《朱子大全》《学校贡举私议》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3]从前往后分别是洪武年间科举试题、宣德十年乡试试题、嘉靖二十二年乡试试题、万历二十三年会试试题、崇祯时期科举试题,参考同1[4]《明代治理黄运思想的变迁及其背景——读明代三部治河书体会》邹逸麟参见其中的万恭治水也是绞尽脑汁,东拼西凑,洋相百出地写完了

小说推荐:《成为雍正妹妹之后》《苟道修仙,从种田开始》《不可以离婚》【新爱下电子书】《独家报道》《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格格党】【赘婿小说】《斗破之我为雷帝》【落秋中文

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第一时间更新《庶子科举日常》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哇!女总裁是皇帝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穿越三国:姐妹同心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离人终成相思意寻找轮回的你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穿时空的女将军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我靠好运壮大家族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姝宠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表妹不欲攀高枝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横空出世的娇帝君三魂七魄归位养的面首成了摄政王,我被迫躺平谬接瑶华枝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诱梦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