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我靠系统让九龙当社畜》转载请注明来源: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
后金,清这个国号是玛法的阿玛在盛京起的。”
“大哥知道入关之前后金是如何治国的吗?八旗是怎么来的吗?”不等胤禔回答,胤礽就直接说了。
“万历十二年,太组兴兵,建黑旗;万历十七年,因人口增多,太组另设红旗。”
“万历二十一年,太组大整改,以女真的猛安谋克制为例,设定三百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总分黄、白、红、蓝四旗。”
“万历四十三年,太组军队已不下六万人,故此分四旗为八旗,红旗分为正黄、镶黄;白旗分为正白、正蓝、镶白;黑旗分为正红、镶红、镶蓝。”
第
5
章
“其中太组领正黄和镶黄两旗,太组第二子代善领正红和镶红两旗,其余四位各领一旗。太宗领正白旗、太组之孙杜度领镶白旗、太组第五子莽古尔泰领正蓝旗、太组之侄阿敏领镶蓝旗。”
“这就是八旗的由来,后面也有增设蒙八旗和汉八旗。”胤礽总结补充道。
“七年后,也是天命七年,太组分封子侄八位为和硕贝勒同时也是八旗旗主,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并扬言‘有人必八家分养,有地必八家分据’,还指示后人要坚定此制度。”
胤礽耸肩无奈道:“当然,太宗上位就废除了这个制度,但八贝勒还是留下了。”
“太宗开创了皇帝控三旗,宗室王公控五旗。世祖确定了这个制度将三旗称为上三旗,五旗称为下五旗。”
“上三旗是皇帝亲领,下五旗为宗室王公作为旗主掌控。”
“八和硕贝勒?八大铁帽子王?改成世袭罔替了?”胤禔不太确定的看向胤礽,胤礽点点头,他说的对。
“我记得下五旗的旗主一直是铁帽子王后代......”胤禔说着就熄火了,意识到了什么。
见胤禔应该是想到他说这番话的意思了,胤礽喝口茶:“不错。”
太宗在位期间一直有进行改革加强皇权,对外要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对内要不断向明朝作战。
如此处境下还是瞄准时机削弱了削弱了三位贝勒,独尊汗位,可惜只在位十七年就猝然长逝,没有对八大贝勒制度加重改革。
八贝勒和军队兵权息息相关,频繁的的战争需要他们,于是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世祖幼年登基,亲政后思及多尔衮摄政,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主动亲近汉臣,增设汉官,加强汉官的权力等等。
若是长久下去,八贝勒估计也会被世祖慢慢改革掉,可惜世祖也就亲政了十年,在位十八年,之后就是他汗阿玛登基了。
康熙诛杀鳌拜亲政后,颁布了一系列政令来治国,从禁止早年恶政圈地到颁布《圣谕十六条》
,花了几年时间掌控了朝政大权。
之后就是削三藩带来的长达八年的战争,还有打倒郑氏,而过不了几年就要征战准噶尔,八贝勒改革一看就没戏。
而且康熙行驶的那套是顶替不是改革,因为儿子多,所以后期许多事务都分布到了皇子手上,那些亲王贝勒和各旗旗主也纷纷支持了自己看好的皇子。
朝政也逐渐从他的好阿玛手里失控,这厮杀程度可比所谓的明相索相激烈多了,他的四弟即位之后吸取教训直接秘密立储,之后大清再无一位皇太子。
胤禔眉间微皱,眼中流露出茫然和不解:“他们为什么?”
“因为旗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初是太组和铁帽子亲王带领,到太宗就是皇上三旗,王公五旗,一直延续到现在。”
“如今的下五旗,正红旗,由太组嫡次子礼亲王代善一系世袭;镶红旗,由太组之孙,代善之长子克勤郡王岳托一系世袭;
镶白旗,由太宗长子肃亲王豪格一系世袭,正蓝旗由太组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一系世袭;镶蓝旗,由太组之侄郑亲王济尔哈朗一系世袭。”
胤礽的眼神有些飘远,这些旗主每一次的变换都代表着皇权的更替,而阿玛已经在位二十多年了......
这么长的时间代表不管是他的兄弟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都有了可以领兵掌旗的可能和资格,而后辈子嗣中表现最明显的不就是他的好大哥胤禔。
胤禔嘶的一声,声音因为惊讶变得有些尖:“太宗子嗣之占了一旗,其余都是太组子侄或者孙子,这和八和硕贝勒有什么区别。”
“的确没什么区别。”军队大部分还是掌握在这些亲王郡王的手里。
不等胤禔消
粉色嫩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九九chuanyue99.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